万圣来临,万鬼齐聚。“9102”年的万圣节火爆来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整个西安都洋溢着欢乐搞怪的气氛。万圣惊悚派对、乐华万圣尖叫节、电音狂欢万圣夜等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夜晚走在路上,随处可见鬼灵精怪的人们,甚至还有小朋友拿着南瓜灯去讨要糖果,令人心情愉悦,不禁嘴角上扬。
纵观整个11月,今年共有四个重要的日子,其中包括万圣和感恩节两个外国节日,立冬和小雪两个传统节气。万圣节何其繁盛,相比之下,作为24节气中的立冬与小雪,却显得孤寂,无人关心。我们可能最多感慨一下天气的寒冷与突然降温的现象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与此同时,文化交流也随之而来。外国节日流入中国,带着它特有的文化内涵,以独特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不少年轻人秉着猎奇的兴趣,把这些节日大过特过,弄得商业气息异常浓厚,就比如说今年的万圣节。可面对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却只是团聚在一起,各自玩手机罢了。“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的景象仿佛只存在于历史。这不禁让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节日呢?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必须重视。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这份调查中提到了“精神”两字,绝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只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而已,忽视了它本身的真正的价值。因此,面对社会,通过电视、手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方式,普及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它的内涵,分享有趣的故事,是当代迫在眉睫的事情。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第12条是:"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也恰恰说明了认识传统节日价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意见》第3条中还提到:"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其实就是对外来节日的正确看法。我们不应全面否认外来节日,外来节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但也不应该全面肯定,外来节日也带有它自身的文化色彩,冲击着中国文化。
所以,在我们因年轻的“万圣节”而欢声笑语的同时,也别忘了传统节日这个“老前辈”,让我们真正过一次自己的节日吧!
(记者 张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