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公共管理学术前沿讲座
公共管理学术前沿讲座

上一条:公管院导师讲坛暨第68期学术前沿讲座下一条:公共管理学术前沿讲座(第68期)

关闭

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暨第67期学术前沿讲座

2016年9月7日,由我院和研究生院共同承办的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暨第67期学术前沿系列讲座《胡氏定理:档案理论与职业解析》学术报告在公共管理学院金海恒业报告厅举行。本次报告的主讲人是胡鸿杰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总编辑,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文史类委员会委员,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高教秘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中国档案学会会员。胡鸿杰教授用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生动朴实的演讲风格,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和档案学的体制问题入手诠释了档案学的相关理论,让我们受益颇多。

胡鸿杰教授的报告共分为四大部分,主要阐述了档案学的起点和档案学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现代档案职业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首先,胡教授从档案学的讲授基础入手,提出了我国档案学发展历史的“三个事件”,“两个命题”和“一种情结”。特别是胡教授指出的两个命题:一是档案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二是我们能给档案学带来什么?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其次,胡教授着重讲解了他所归纳的两个定理,胡教授把档案比作人的手,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手是基于人体的一个器官,手如果离开人体,则作用和功能具有相当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他认为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而文件离开了组织之后就变得不确定了。他还认为档案应为某一机关或单位所专有的事物,不能当做公共事物来处理。因此,在对档案学的分析时,不能以利用率的高低来评判档案学的好坏。接着,胡教授提出了两个基本问题:档案是阶段性文件——文件是基于组织的管理方式;档案的管理体制是什么。并从中国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形成、发展等基本因素,以及中国档案学的结构功能与价值等几个方面入手做了诠释。最后,胡教授指出了现代档案学学者缺乏实际经验,而负责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者缺少理论的矛盾,并分析了档案职业的发展趋势。报告最后,胡教授以开放式思考为结尾,并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中国档案学的真实内容,对档案学的结构性问题做出研究与思考。

此次讲座内容与我院的专业知识息息相关,胡鸿杰教授以自己博学的知识和亲身经历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情的互动与交流,大家皆受益匪浅。报告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终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