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学校召开西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筹建工作视频会。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上海市(复旦大学)扶贫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教授王小林作为特别嘉宾应邀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王亚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吴振磊,校人力部、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研究生院、规划与学科处等机关处室和业务单位负责人,遗产学院、经管学院、公管学院、法学院、化材学院、城环学院等相关院系负责人和教师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常江向与会人员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对于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的批示精神,并回顾了刘彦随院士和学校各级领导前期对学院筹建工作所做的积极努力,阐述了学院成立的初衷与愿景。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全面启动学院建设工作,切实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科学研究高地、政策供给智库和新农人培养基地,为建立新时代乡村振兴“陕西模式”和我省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贡献西大力量。
科技处负责人从建设背景、建设目标、筹建工作落实机制、组织构架、承担的主要职责以及近期拟开展工作等方面系统地对学院建设方案作了汇报。城环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学院筹建前期已开展的工作和已有的建设基础,并详细汇报了学院在体制机制建设、多学科队伍建设、研究方向凝练、高层次人才引进、多元化人才培养、开放合作网络构建等方面的工作构想
刘彦随强调,筹建西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意义重大,学校要从国家战略角度统筹推进学院的筹建工作。他指出,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院的成立将有效衔接学界、政府和农村,要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智库建设、典型示范和国际交流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探索乡村振兴典型模式,提供专业的人才支撑,科学服务国家和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他表示,将全力支持和推进学院的建设工作,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突出国家战略性、部门协调性、地域特色性、学科交叉性的重要平台。
王小林指出,西北大学以地理学为主干,融合相关学科创办乡村振兴学院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希望,学校要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西部的建设定位,充分利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结合“一带一路”地域特色,广泛吸纳外部资源;要准确把握自身优势特色,找准发力点、发挥巧实力,加强从绿色、数字、文化等方面为乡村振兴赋能;要积极发展乡村振兴学科,形成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继续办好西部乡村振兴论坛,整合更多资源与力量,旗帜鲜明地打出西大特色。
白永秀指出,乡村振兴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学校作为地方院系与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学院的成立将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他强调,要充分融合校内外资源,融合已有研究平台,形成开放协作的平台;要将乡村振兴规划研究放到重要位置,通过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形成典型案例;要有效地将其他重大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起来,建成具有西大特色的乡村振兴学院。
吴振磊指出,乡村振兴融合了学校多个学科,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充分体现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西大担当和服务学校发展的学科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希望,学院要在已有建设基础上凝练方向,强化特色;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广泛吸取不同国家经验做法,建成有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要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形成具有西大特色的典型示范群。
王亚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始终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聚焦多层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视角全维度思考三农问题和城乡问题,以实操性为目标给出具体方案。他指出,当前乡村振兴问题还未真正破解,要牢牢抓住乡村人才这个牛鼻子问题,找准方向与路径,深入推进各项工作;要坚持战略叠加和学科交叉,为乡村振兴精准实施提供政策支撑和行政抓手;要通过区域聚焦,特别是村级单位的挖深挖透,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要全面构建“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谋划,做好体制支撑和机制保障;要将宏观战略规划和微观示范引领相结合,为省委、省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西大方案。
交流环节,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分别就乡村振兴方面已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并就乡村振兴学科发展和乡村振兴学院的建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常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各相关单位要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加强沟通与配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乡村振兴学院筹备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全方位、高效率地推进学院筹备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