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古壁丹青:昭陵唐墓壁画集》新书分享会举办
作者: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编辑:魏梦鸽 发布时间:24-05-25 点击:次

5月25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陕西省图书馆主办,中华书局、文物岀版社协办,我校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秘书处承办的“新材料的整理与利用《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古壁丹青:昭陵唐墓壁画集》新书分享会”在陕西省图书馆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到馆读者近百人参加了分享会。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振磊,陕西省图书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李录虎,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玮,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苗丰,昭陵博物馆原副馆长张志攀,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梁葆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李浪涛和齐志作为作者代表,在致辞中介绍了两部书的基本内容、材料收集过程、编写过程和编写意义。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齐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刘波、国家图书馆金石拓片组副组长宋凯为国家图书馆捐赠了墓志拓片。

吴振磊在致辞中表示,我校在一百二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自觉承担振兴西北文化之使命,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学校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使命和担当,而传承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方法才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他提及,我校的陈直先生深受王国维近代考据学二重证据法的影响,提出了“使文献和考古合为一家”,“使考古为历史服务”的学术主张,他的学术特色将历史学与考古学汇通,从而奠定了西北大学文史研究既“预流”时代又特色鲜明的学术风格。他指出,我校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本次分享的两部书是中心的研究团队与地方政府及文物单位合作的结晶,两部新书集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新材料发布、学术研究于一体,是多方努力、合作共赢的极好范例。

李录虎介绍了陕西省图书馆高质量阅读文化活动。他指出,李浩教授团队主持及合作完成的《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古壁丹青:昭陵唐墓壁画集》都是反映唐代社会状况和社会风俗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极高的文史价值,也是重要的地方文献。希望能以本次分享会为契机,推动双方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

张继海表示,中华书局愿与在陕机构持续开展合作,为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同携手共进。

张玮指出本次分享的两部书虽既有历史内涵的挖掘,也有对古代艺术的展示,同时也是目前研究和出版的一个缩影。

苗丰认为,两部新作是抢救保护文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历史人文底蕴、坚定文化自信的厚重之作。希望协同各方共同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传承好各种文化资源。

张志攀表示,该书运用了普及与探索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不同读者的欣赏定位,真正让文物融入人们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社会生活,释放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

梁葆在发言中说,这是名家与名社结缘,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倾力贡献。同时,他希望李浩教授团队及与会的众多专家学者能关注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多与陕西省内的优秀出版单位合作,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北京大学教授刘玉才、复旦大学教授查屏球、南京大学教授童岭、南开大学教授卢燕新、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拜根兴等与会专家学者在讨论环节围绕两部书的出版及新材料的整理利用等相关论题展开讨论。我校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葛承雍和浙江大学教授胡可先主持了开幕式结束后的专家讨论环节。

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浩教授在总结讲话中对参与完成两部书的各单位及作者表示感谢。他介绍,《藏志》是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壁画》则是我校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协助支持地方博物馆的科研工作。两部书的完成体现了当下的科研合作模式创新,这也是科研创新的一种。他指出,本次与陕西省图书馆合作,利用开放空间,希望主动拉近与读者朋友的距离。推出的两部著作,是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学科交叉的一点尝试。他希望从事文学史研究的同行,能够密切关注史学界的新动态,特别是跟踪考古发掘的新进展,对在地优质文化资源合理化使用。

开幕式最后举办了为陕西省图书馆及读者代表赠书活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