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医院网站!

西北大学医院

西大社区卫生服务站

西北大学长安医院

西北大学桃园医务室

健康教育
2020年度全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30  点击量:

引 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做到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学校确定了每年度为全校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的工作制度。校医院针对本年度教职工健康体检提出“贴心服务、精准对接、超前谋划”的工作思路,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准备:

一、在查体的流程上进行了重要的改进,确保了整个查体过程的流畅。

二、通过各种渠道听取教工意见,增加了“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项目。

三、依托我校附属医院和辖区上级医院医疗联合体的技术优势,创新服务,开设专家门诊,为后续的健康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围绕以提升参检人员的体验度为目标,切实持续改进服务过程。

五、多环节协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体检质量。

通过校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本年度教职工健康体检工作;体检结束后校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对本年度体检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本报告是对2020年度参检的教工体检结果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参检人员的总体健康状况,分析对比了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不同年龄组的健康状况,提出共同性问题,并对体检中发现的重要健康问题制定出具有个性化健康促进的方案,为采取相应的健康促进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 基本工作情况

第二部分 体检结果的汇总分析

第三部分 参检教工部分高排序疾病的保健建议

第四部分 教工群体规避健康风险的对策


第一部分 基本工作情况


一、体检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年度体检工作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体检自2020年6月22日开始,至2020年8月19日结束,历时43个工作日。

二、体检项目一般检查项目、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眼科、肝功能11项、肾功能3项、血脂八项、血流变、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乙肝两对半、癌胚抗原、甲胎蛋白、胸部正位片DR、腹部彩超、颈部血管彩超、甲状腺彩超、心电图、眼底照相、骨密度测定、人体成分分析。

三、参检的离退休和在职人员的年龄及性别分布:


全校教职工共339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从各年龄段未体检人数与实际体检人数之比可显示:离退休人员比在职人员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女性较男性更加关注健康;40岁以上在职男性教工的比值仅为54.14%。如何提高在职人员、男性教职工人群的健康素养,是今后健康管理工作的重点。

四、重大疾病检出情况

1.高危疾病和随访病例

(1)恶性肿瘤

共检出高度怀疑恶性肿瘤7例,均予以及时全程追踪,经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恶性肿瘤6例。

(2)其他高危疾病

检出危重症3例,均转入上级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经随诊上述患者目前病情稳定。

(3)肿瘤标记物

共检出肿瘤标记物升高52例,其中新发27例、上年度检出后进行定期随访20例、其他原因所致5例。对于新发病例全部转入定期随访管理。

2.甲状腺疾病

本年度体检新增“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项目,共检出甲状腺病变1514例,发病率44.57%,其中甲状腺TI-RADS四级以上病变99例(男性37例,女性62例),对于此99例病例全部转入定期随访管理。

五、体检报告发放情况

本年度体检报告的领取与往年相比,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工与责任医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动明显增强。特别是依托我校附属医院的医疗优势,分别在太白和长安校区开设了专家门诊,累计接待患者近300人次。专家门诊的开设,一方面满足了参检教职工疾病诊疗、健康咨询等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效提升了我院年轻医师的业务能力,为我院后续健康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 体检结果的汇总分析及建议


一、参检教职工检出疾病的分布与排序

( 表2 )

血脂异常

2124

甲状腺病变

1514

脂肪肝

1101

动脉硬化

1087

胆囊病变

929

高尿酸血症

916

骨质减少

872

乙肝两对半全阴

856

肥胖

805

血流变异常

761

心电图异常

718

肝功异常

694

肝囊肿

681

血糖增高

619

高血压

609

骨质疏松

520

肾囊肿

456

同型半胱氨酸(HCY)偏高

360

白细胞(WBC)偏低

315

血压偏高

292

甲状腺功能异常

288

糖尿病

227


检出率前22位的疾病详见表2。发病率最高的血脂异常占比高达62.53%,发病率最低的糖尿病占比也达到6.68%。检出率前15位的疾病在参检人群中发病率均超过20%,前十位的疾病谱依次为血脂异常、甲状腺病变、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病变、高尿酸血症、骨质减少、乙肝两对半全阴、肥胖、血流变异常。

二、40岁以下年龄组的疾病分布与排序

( 表3 )

血脂异常

614

甲状腺病变

323

高尿酸血症

303

血流变异常

265

肝功异常

263

脂肪肝

256

骨质减少

254

乙肝两对半全阴

238

肥胖

207

心电图异常

174

同型半胱氨酸(HCY)偏高

143

胆囊息肉

106

白细胞(WBC)偏低

99

甲功异常

76

40岁以下年龄组的疾病排序前14位详见表3,发病率最高的血脂异常占比高达52.61%,前十位疾病谱的发病率都在15%以上。

三、40岁以上年龄组的疾病分布与排序

( 表4 )

血脂异常

791

甲状腺病变

533

脂肪肝

480

动脉硬化

323

高尿酸血症

316

肥胖

307

乙肝两对半全阴

306

肝囊肿

292

骨质减少

290

血流变异常

263

肝功异常

259

血糖增高

221

心电图异常

206

高血压

205

40岁以上年龄组的疾病排序前14位详见表4,发病率最高的血脂异常占比高达68.19%,前十位疾病谱的发病率都在20%以上。

四、80岁以下年龄组的疾病分布与排序

( 表5 )

血脂异常

603

动脉硬化

563

甲状腺病变

544

脂肪肝

333

骨质疏松

324

血糖增高

281

高血压

272

乙肝两对半全阴

261

肝囊肿

257

高尿酸血症

251

肥胖

249

心电图异常

238

肾囊肿

199

血流变异常

192

80岁以下年龄组的疾病排序前14位详见表5,发病率最高的血脂异常占比高达72.91%以上,前十四位的疾病谱的发病率都在20%以上,前十位的疾病谱的发病率接近30%。

五、80岁以上年龄组的疾病分布与排序

6 )

动脉硬化

168

血脂异常

116

甲状腺病变

114

心电图异常

100

高血压

95

骨质疏松

92

肾囊肿

71

血糖增高

64

肝囊肿

63

乙肝两对半全阴

51

高尿酸血症

46

肥胖

42

血流变异常

41

肝功异常

35

80岁以上年龄组的疾病排序前14位详见表6,发病率最高的动脉硬化占比高达95.45%,前十四位疾病谱的发病率都在20%以上,前十位疾病谱的发病率达30%。

六、参检教工体检结果的分析

从全体参检教工的疾病排序上看,发病率前15位的疾病最低的检出率高达20%。其中脂肪肝、血流变异常、肝功能异常、胆囊疾病与血脂异常间存在相互间的关联;乙肝两对半全阴(第8位)、肝囊肿(第13位)与代谢性疾病无关;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骨质减少、肥胖、血糖增高、高血压等疾病,共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参与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形成并加重其进展,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从年龄组的疾病排序上看,也支持上述临床发展过程。40岁以下组主要以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肥胖为主,40岁以上组,在此基础上出现血糖增高、高血压,并且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增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在80岁以下组,血糖增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愈发凸显。80岁以上组,以心脏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上升到第四位。这些疾病分布与排序也基本符合我国总人群的疾病特点。

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我校教工人群的疾病谱的特征包括:在职人员40岁以下组以代谢综合征为主,40岁以上组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为主;离退休人员80岁以下组以慢性病基础之上的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其中代谢综合征是影响我校教工健康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和启动因素。


第三部分 参检教职工部分高排序疾病的保健建议


一、血脂异常的保健建议

1.血脂干预应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并贯穿始终。

2.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饮食调节,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限制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8%~10%,每日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如果效果不佳,动物性脂肪7%以下,每日胆固醇不超过200毫克。

3.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提倡科学的膳食,均衡的膳食,规律的体育锻炼,防止肥胖。

4.增加运动,减轻体重,不仅有利于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同时还可以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的保护作用。

5.血脂异常的防治要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防治相结合,需要定期复查血脂,及时治疗,使血脂保持在适当水平。

6.早期进行血脂异常的干预,可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从而降低死亡率。

二、肥胖的保健建议

减重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改善脂代谢,降低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肥胖者,即使体重下降3%~5%,也能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健康获益。

1.最初6个月的减重目标建议为减轻实际体重的5%~10%。

2.减重治疗应该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其中最有效且必备的方法包括饮食干预、体力活动和行为辅助。

3.健康教育,包括营养教育、增加体力活动和社会支持等。

4.认知行为治疗,包括自我训练、情绪治疗和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5.医学营养治疗,建议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健康状态选择合理的饮食干预计划。例如:限制简单糖类摄入;限制脂肪摄入并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同时增加蔬菜、水果、豆类以及谷物和坚果的摄入。

6.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相结合可以使体重减轻更加明显;每天保持不少于30分钟规律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必要时为了控制体重需要增加运动强度。每周体重减轻0.5~1公斤为宜。

7.减重药物治疗,当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或维持减重目标时,可以使用减肥药物治疗。

三、高尿酸血症的保健建议

生活方式改变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核心。包括健康饮食、戒烟、戒酒、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

1.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如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鸡蛋等,严格控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沙丁鱼、浓肉汤、啤酒,其次是海味、肉类、豆类等。

2.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1克左右。

3.鼓励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

4.当尿pH值小于6.0时,需要碱化尿液,可以服用碳酸氢钠,每次0.5~1.0克,每日3次。服用过程中复查尿液pH值,将尿液pH值维持在6.2~6.8最为合适。不建议剂量过大或者长期服用。高血压病人应谨慎使用。

5.金钱草、青皮、陈皮等泡水也有碱化尿液的作用。

6.高尿酸血症与许多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老龄、男性、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相关联,许多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可以增加新发肾脏疾病风险并且损害肾功能,因此需要给予积极治疗。

四、骨质疏松症的保健建议

高危人群的预防应在达到骨量减少前开始,以争取获得较理想的峰值骨量,其中运动和保证充足的钙剂摄入较为有效。

1.运动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增强老年人的应变能力,降低骨折风险,运动类型、方式和运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应补充适量钙剂,成人每日元素钙摄入推荐剂量为800毫克,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每日元素钙摄入推荐剂量为1000毫克。除有目的地增加饮食钙含量外,尚可以补充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制剂。

3.成年人每天摄入维生素D 5微克即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但预防骨质疏松症则宜增加用量;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剂量为每天10~20微克,冬季缺乏光照时还需适量增加每天摄入。

4.戒除烟酒,避免进食富含钙镁与异黄酮类食物(如豆制品),停用导致骨丢失的药物,同时避免跌倒预防骨折的危险因素。

五、动脉粥样硬化的保健建议

1.控制膳食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40岁以上应预防发胖。超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低脂饮食(限制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500毫克),酒和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

2.提倡饮食清淡,限制食盐,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的食物,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

3.避免过量食用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

4.建议食用低胆固醇和低动物性脂肪的食物,如鱼肉、鸡肉、瘦肉、蛋白、豆制品。避免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

5.运动量应该根据身体情况、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以不增加心脏负担和无不适感觉为原则。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进行。

6.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7.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8.积极治疗与本病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六、高血压的保健建议

改善生活行为适用于所有高血压病人,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减轻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以下。

2.减少钠盐的摄入,每天食盐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

3.补充钙和钾盐,每天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400~500克、牛奶500毫升。

4.减少脂肪摄入,少吃或者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同时减少食用油的摄入。

5戒烟限酒,提倡不饮酒。

6.增加运动,可以根据年龄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保证有效睡眠。

8.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时,建议小剂量补充叶酸制剂。


第四部分 教工群体规避健康风险的对策


根据我校教工人群的疾病谱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校教工群体面临的健康风险主要包括代谢综合征、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在慢性病基础之上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健康风险在不同的年龄组有不同的倾向。其中代谢综合征是影响我校教工健康的最主要和危险的因素。对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策略,主要是改变其自然病程,阻止或者延缓其后的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进展,以及减少临床前2型糖尿病转化为临床型2型糖尿病的风险。以下以糖尿病为例探讨规避糖尿病健康风险的策略。

一、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应该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心理卫生、医学营养、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自我保健等。

自我管理需要到达以下目标:认识糖尿病的类型及其并发症;正确掌握饮食治疗和调整食谱的基本技能;认识控制不良的严重后果及其控制的重要性;能自行观察病情自我监测血糖血压并能初步调整饮食和药物;能自行注射胰岛素,并初步调整剂量;能识别预防和及时处理低血糖;能主动与医务人员配合,病情变化时能及时复诊。

二、医疗管理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其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主动性和病情的程度,病人、病人家属和医务人员三者长期合作,可以让病人达到正常的生活质量。

积极的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延长生存寿命。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避免出现高血糖危象及感染,明显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长时间保护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是糖尿病的首位死亡原因)。

三、干预措施

糖尿病的预后取决于干预效果,早期治疗和长期的血糖、血压、血脂、体重以及促凝状态的良好控制可以明显降低致残率,延缓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的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干预的内容和具体措施又体现在自我管理和医疗管理之中。

部分患者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的糖代谢异常是可逆,经过干预可以恢复正常。糖代谢紊乱进入糖尿病阶段后,病变不可逆,虽然发展缓慢,但为进行性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往往是多种并发症同时或者是先后发生。

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发生糖尿病的危险率,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西北大学医院

2020年9月



长安校区: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太白校区: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号 邮编:710069

桃园校区:西安市高新四路15号 邮编:710075

办公电话:029-88308200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 太白校区 ◆

029-88303120

◆ 长安校区 ◆

029-88309120

◆ 桃园校区◆

029-8836319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