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在课后记录教学反思的要点,是完善教案、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教学后记有利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对教学工作展开自我检查、自我诊断,积累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真正通过写教学后记来获得发展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写教学后记并不是在上课之后及时记录下来上课情况与出现的问题就可以了,而是要遵循规律,讲究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总结反思的效果。 一、由点突破,引发思考 由点突破的意思是:抓住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一点加以研究;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分析;教师就教材处理上的用力点进行反思;从师生关系相互交流的特点上思考等等。抓住一“点”关键是要加以突破性的引发思考,是教师对本人的教学实践活动及教学观念的重新认识。因此,撰写教后记不能仅仅记下教学中发生的情况或问题,而要对这些情况或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要有感而记,有记必思。要通过教师自己的认真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教学后记的写作最多的还是对教材处理的环节进行小结。在一次足球的《脚内侧传接球》教学课中,我进行了新的尝试,打破备课、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等直观式的教学方式,而是把教材处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辅之以一些挂图与动作技术要点,让学生在自学自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这次尝试,我在后记中这样写到:“我们的常规教法是教师备课,备学生,然后设计教案,安排步骤,教师上课,这种常规教学当然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否非得如此沿用不可呢?未必。”教师把有关学习内容交给学生(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拨能真正“点”到要害,“拨”到关键。后记的主体内容应该是就实践活动进行议论,一味叙述过程是不足取的。 二、前后比较,分析异同 这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教学前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效果联系起来考虑,在上完课后从教学效果考虑看其达成度,这样不仅能看出备课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检验教学效果,对备课与教学都是有利的。二是把同一教材内容在两个不同时间内的教学情形作些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总结经验。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如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我上的一节《支撑跳跃》课,我的总结如下:组织教法与场地布局缺乏新意;没有体现新课程精神;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都没有充分发挥。于是回来以后我又重新设计教案,重新上课,进行了“放开教学”,其效果却远远好于公开课教学。对于这样的效果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我进行了再次的反思,前后写成一千多字的教学后记,并进行了比较,写成了论文《逾越心灵的障碍》发表于《体育教学》2009年第1期上,对同一教材内容进行了前后的比较让我的教学有了新的突破。 三、综合归纳,整体考察 “综合归纳,整体考察”就是要抓住多个环节与多层关系加以总结,所写的内容要广泛,可以对某一个环节加以分析,也可以对一个教学活动中的多个环节加以分析。有时还有必要对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师生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的考察和分析。这样写后记有益于全面、具体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位市里的骨干教师开设了一堂教材内容为《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公开课,在评课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较高评价,很多老师都认为这节课堪称完美,但这位上课教师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写下了详细的教学后记,大多是自己认为不足的方面,他在教学后记中写到:“对这堂课的调动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足的是时间的安排有点紧凑,有的同学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不足之处还有教材内容安排过多、重点不突出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从这位教师的教学后记中不难看出这位教师谦逊的心态与强烈的上进心,这种综合的归纳与不懈的坚持使他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不久便成为了市里的学科带头人。 四、师生讨论,交流心得 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措施等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且写教学后记是完整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因此教师写教学后记要考虑学生这一最为活跃的因素。怎样把学生的因素纳入到写教学后记的工作中呢?最具体、最实用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教学,研究教学,并且具体地发现见解,交流心得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有意无意中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角,侧重考虑的是自己教的情况,而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教的往往不够。因此,教师很容易陷入一厢情愿的自我陶醉中。为了使教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之中和教学结束之后不妨更多地倾听一下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看法和要求,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及时与学生交流教学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事实上,有时学生的一个见解或办法,也能让教师茅塞顿开。教师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写进教后记,并认真分析对待,实现教学相长。 记得刚接触教师工作的几个月,就有学生在我和他们谈话的过程中对我的课堂提出了些颇有价值的建议,他们认为我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组织安排过多,一堂课上下来觉得都学会了,但却不会将学会的技术进行应用。这些意见对我此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开始注重教学设计中重难点的把握,开始注意删繁就简,摸索教学语言的精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就此才有了质的飞跃。可见,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成为老师成长的催化剂。 五、理论透视,力求创新 教学后记主要是对教学实践所作的小型总结,一般是叙述事例并阐发感想,进行议论。因此,我们不求其理论深度,不必把它当作教学论文一样来写,但写的多了,提高了档次,自然可以形成论文,也需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因此,在撰写教后记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用教育科学理论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要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感性体会上升到教学科学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分析和总结,把课堂实践与教育科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帮助教师把关于教学活动的零散之珠穿成完整而精美的教学之链,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 引入理论的活水来充实后记的内容,要防止理论与实践相互游移的情形出现,更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理论与实践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要在实践中提炼出理论的要素,也要在理论中阐释生发实践的意义。优秀教师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总是恰到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