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
10月18日我听了2008年碑林区教学能手展示课,受益匪浅。五位老师的课堂都能以新课标为教学准绳,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处处体现教师活用教材,创设性的使用教材,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把数学课上的轻松、愉快、扎实。下面就五年级的《鸡兔同笼》一课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出自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它过去曾是小学数学的难题之一。把其作为实践活动安排在“尝试与猜测”这个大课题下,目的是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放手让学生探究。
本节课从学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教师从一开始“送大家一样礼物”入手,各画了一只没有脚的鸡和兔,引起学生注意,进而补充脚后画了个笼子点题,问学生“笼子里的腿数和只数有什么特点?”“再放进一只,有几个头和几条腿?请列举出来。”并展开讨论是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头数不变的情况下,鸡逐渐加1,兔逐渐减1,而腿数逐渐减2。”这一教学难点。
2、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的列表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一定的层次。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交流时,有些学生用逐一列表的方法;有些学生用跳跃列表的方法;有些同学用取中的列表方法;还有学生用一次列举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就会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3、体验探究的乐趣。
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汲取的一些好方法,我将其也要尝试到自己的教学中,力争使自己也有一个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