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涵义:
思维导图即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是人类思维的自然能力,是启动大脑无限潜力的钥匙。思维导图将我们所要注意的焦点问题清晰地集中于中央图上,将核心问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向四周发散开来,围绕着焦点问题将各级主题分别在分支上按层级的关系表现出来。思维导图是以图画和网状的结构来储存接受到的信息,把信息进行重组和加工,最后输出的思维工具,它的创作过程是模拟着大脑连接和加工信息的方式。
(二)思维导图的优点:
该教学方法是依据人的“全脑学习原理”,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左半球和右半球,其中左半球负责逻辑运算,右半球负责记忆和想象。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左半球文字功能和运算功能,而使右半球闲置,这样就导致左右大脑严重的收支不平。思维导图是全脑启动模式,是开发左右大脑无线潜能的一种工具。思维导图利用图文并茂的技术,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然后用画片和色彩弯曲的线条勾勒出文中的层级关系。这样使整个文中所论述的论点、论据清晰的摆在我们眼前,使我们一目了然的了解整个文章的布局谋篇。
(三)思维导图的制作:
1、选取核心问题,明确想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选取一张白纸横放在面前,在白纸中央画一图画代表你的核心问题,用多色彩笔勾画中央图片使之层次分明,刺激视觉加强图片在大脑中的印象。图像不仅可以吸引你的眼球同时吸引你大脑的注意力,也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手
段,突出重点是改善记忆力和提高人的创造性能力之一。
3、从中央图开始向四周画些发散、弯曲的像树枝一样的粗线条,接下来在一级分支下绘制二三、级分支。在绘制分支时尽量多画几支空白分支,每分支尽量选择不同的色彩,以方便展开联想及想象。
4、在每分支上填上关键词。选择关键词时,要尽量的简练并且要展开联想,联想是改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思维导图目前在教育教学上应用的领域多为数学、物理、化学,而语文教学应用是微乎其微。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上不仅可以梳理文章脉络,还将深刻的聚焦核心内容,使学生们的思维围绕着核心发散,清晰的、明确个分支主次关系,从而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更快的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民日报》曾指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处于少、慢、费、差等情形。思维导图的出现完成了双快语文课堂教学的奇迹,从根源上解决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等状况,让学生不再对语文课堂感到恐惧和乏味。小学阶段尤其是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完成思维导图的能力,这个阶段让思维导图走进我们语文课堂,让图画、色彩、弯曲的线段充盈着大脑的每个细胞,激发左右半球的创造性思维,加上自己独滋独味见解去体会文章的内涵。思维导图走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色彩缤纷的情景中去快乐、快速的学习。思维导图从根源上提升“学习力”的问题,由老师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最后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师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有效的加快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思维导图建立起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课程进行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紧密、科学有效。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传统阅读的概念是指吸收所写文字的内容,从书中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然而阅读还有个更加完整的定义,阅读是个人的视觉与文章中各符号信息之间所发生的全部关联。那么我们把阅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辨识。识别所阅读的语言。
环节二:进行符号信息的吸收。这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求眼球发挥与大脑衔接功能,如何让你所看到的信息进入大脑。
环节三:领悟。即信息的内部整合阶段,信息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节四:理解。这个阶段与领悟阶段不同,理解阶段要求的是与外部世界整合,而领悟阶段要求的是把书本内容在大脑内进行整合。
环节五:记忆的保持与储存。把我们所阅读的信息保持,并把它储存到大脑的数据库、档案馆和图书馆中。
环节六:回忆。即从我们的数据库、档案馆中把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提取出来。很多人很容易把回忆阶段与记忆阶段混淆。有些人经常会说:“我的记忆力很差”,实际上他们的记忆力并不差,只是不能从他们的记忆库中提取他们所要的知识而已。
环节七:交流。我们之所以阅读无非是为了增长我们的见识,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思考、创新和再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我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全面改善学生在阅读中的学习效果,尤其显著的提高了环节四、六、七的学习效率。
(一)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信息理解能力。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将文本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合并关系密切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概括课文主要段落”。传统教学中的在通读文本之后,将文章划分段落然后找出“段落大意”、再概括“中心思想”。本课提出的“想想作者写了那几件事?”有些老师认为这就是概括段落大意,这种模式在一定的时期是有它的价值体现的,但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它将课文分割的支离破碎。而今我们要求的是文章整体美,思维导图呈现出的就是这样一个整体的轮廓,让学生迅速的捕捉作者的意图。
以五年级课文《我的“长生果”》为例,《我的“长生果”》一课主要回忆了叶文玲童年时候的读书经历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本文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对书的感情,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教参建议让学生自读自悟,想想作者写了自己少年读书、作文的几件事?并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适当的迁移运用。
本课的教学在提出问题之后,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也就是阅读材料如何在大脑中进行抽象、归类?以前的教学更多的停留在追求结果的方面,但是运用思维导图则重视了对过程的关注、对思维方法的训练,学生通过线条将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提高对阅读资料领悟能力的过程,这一课的思维导图教学恰逢学期开始,学生还不太熟悉,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共同完成得方式,同时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在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进行的思考也就不单单是语文书表面的内容了,而是阅读资料和自己大脑进行整合分析的理解,是外部和内部打通的理解。
(这是《我的“长生果”》一课的练习册阅读题完成的准确率和《走遍天下书为侣》练习册阅读题完成的准确率(未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明显看出,前者的答题效果远远好于后者。)
在今年上交的教育部优课中,我也在阅读中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
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作者主要介绍了那些新知识?将自己的收获简单批注在语文书上,可以和同桌简单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作者介绍的新知识,并将其概括后写在卡纸上,写完后贴到黑板上。
3、请一位同学对五张卡纸(五个自然段的核心词语)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4、请另一位同学给五张卡片进行归类。
师:通过你们的交流,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就出来了,这就是找主要内容,归纳层次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完成的过程,一方面通过思维导图给课文划分大段,划分过程完全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从各段主要内容到大段的划分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另一方面是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此方法在本节课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再次用到。)
(该课获得陕西省优课,并被选送参加教育部的部级优课评比。)
(二)妙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类复习。
阅读教学的收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复习的重点,但是在以往阅读复习的时候,教师的方法往往比较机械,除了大量的复习题之外,再就是教师的反复强调和教师指导的课文内容梳理了,甚至有部分教师让学生照抄教参,但是效果也并不理想。而在评测中凸显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课内阅读错点多、失分大,成为困扰学生和老师的一个“老大难”。
思维导图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思维导图本身的特点:思维导图是全脑启动模式,是开发左右大脑无线潜能的一种工具。思维导图利用图文并茂的技术,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然后用画片和色彩弯曲的线条勾勒出文中的层级关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将庞杂的学习内容按类别有条理地安置在思维导图各要点分支之下,形成知识体系的全景图,可以加强对所教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使学生既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又能注意到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进行高效复习。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上复习课,要求每个学生先凭记忆画出大致内容结构,再找出原文仔细检查进行查缺补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点,集中精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起到巩固并扩充书本知识的作用。而且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使大脑中的无序知识可视化并能迅速提取,不仅可以加深记忆,也能激发更多的创造性。
本学期的期中阶段测评,我们班的阅读题尤其是课内阅读失分较上学期明显降低,很多学生拿到了这道大题的满分,说明平时的训练还是很有效果的。
(三)利用思维导图,加强交流能力训练
我们之所以阅读无非是为了增长我们的见识,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思考、创新和再学习。在每个单元的语文书中,都有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点,但是这些口语交际一个是量太少,按照教学进度往往两周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第二是内容的载体不够扎实,口语交际是基于一个单元的主题内容设计的,因此不是基于某一个阅读材料展开的,这样的训练有他的优点,但是我认为也有一些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提出了目标,但是如何实现语言的流畅表达,没有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框架,需要老师再次补充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则补充了口语交际的不足,因为导图本身就是框架,学生在梳理自己思维的之后,依据自己的导图进行表述的过程,也是掌握技能的过程。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中心话题上来,可以每个小组绘制一幅思维导图,调控和记录大家的思维过程,小组讨论完成后展示交流各个小组的成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四、不足之处
当然,在研究中还有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好,比如:
1、思维导图的绘制指导的还不够细致;
2、在教学研究中和家长的沟通还不够充分;
3、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做的还不好;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以期取得更好地效果。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2009.4-1.
[2]未知.华东师范大教育科学学院[J].基础教育上海,2010.7.
[3]叶梓.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1.
[4]Dovak.J.D.Theory Underlying Concept Maps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m [DB/OL].
http://cmap.coginst.uwf.edu/info/index.heml.
[5]东尼·博赞.启动大脑[M].中信出版社,2009.6-1.
[6]东尼·博赞.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