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获奖作品名单公布。我院推荐作品《渭河流域溶解性有机质及有机污染物组成及分布格局与驱动机制》荣获“理科组”二等奖。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是由省教育厅组织,集中展示了省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对引导和激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强学术交流、展示创新成果提供了良好平台。
该创新成果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水体样品的溶解有机物(DOM)含量组分以及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物污染物(PAHs)分子组成,探究了自然过程及人类活动对DOM及PAHs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通过改变有机物的输入途径直接影响DOM,并通过改变浮游植物浓度组成间接影响DOM;下游城市化促使了人为DOM输入,提升营养状态促进流域生产力,从而导致DOM蛋白质组分累积;在高营养状态的河流中,蛋白质类组分的累积可作为食物网的重要贡献者,这反过来将影响DOM以及水生生态平衡。进一步查明了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煤燃烧,能源生产直接促进了PAHs在沉积物中积累,并通过GDP间接影响PAHs,但由于土地利用与降水的交互作用,其空间分布差异会被强降雨削弱。该研究成果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渭河流域浮游植物浓度和人为土地利用对DOM组分影响的中介效应
土地利用、降雨对PAHs组成之间相关性分析(a:旱季;b:雨季)和土地利用和降水对PAHs浓度的交互影响分析(c)
PAHs组成特征与人为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a)及显示气候和人为因素对PAHs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b)
该项创新成果的第一完成人为我院地理学博士生张怡晅,指导老师为夏军院士和宋进喜教授,该研究是在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课题(42041004-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9200)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本专业领域的国际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14.224)和《Journal of Hydrology》(IF=6.708)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