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80-90年代,我系相继派出多位教师出国研修或攻博士学位,主要有:李同升(前苏联奥德萨大学)、黄春长(爱尔兰国立大学)、张阳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韦省民(奥地利维也那大学)、汤国安(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江源(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
2.1988年,台湾《大地》地理杂志记音来系,就黄土高原问题采访了李昭淑、李治武等老师,1989年3月号《大地》杂志“黄土高原专利”中,刊登了采访内容和部分教师的论文摘录。
3.1989年9月,马乃喜、刘兴昌在北京出席“保护植物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期间与沼田真建立了学术联系。
4.1990年8月,受中科院地理所委托,马乃喜、张阳生接待了前苏联地理所访华团一行十二人,并考察了洛川黄土塬。
5.1990年,应系主任陈宗兴之邀,前苏联奥德萨大学地理系主任来校访问,并为我系师生做学术报告。
6.1990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李作华教授应邀来我系讲学。
7.1991年8月,李治武、尹怀庭、马乃喜接诗了韩国地理学会代表团,并考察了白鹿原黄土地貌。
8.1990年9月,日本自然保护协会会长、千叶大学教授沼田真应邀马乃喜邀请来我校讲学。
9.1991年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陈宗兴、尹怀庭翻译的、由美国学者所著的《区域科学导论》,并与该书作者建立了联系。
10.1991年9月,受中科院委托,在我校举林“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国际科学讨论会”,我校多位教师投入大会等备工作。
11.1992年初,由日本自然保护协会资助的中日合作项目“中国自然保护区与日本国家公园的对比研究”启动。同年7月,由马乃喜、刘兴昌、张阳生、李焕芳(林业厅)组成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研究室代表团应邀赴日本考察。
12.1992年10月,系主任陈宗兴接待了日本学者元木靖。
13.1993年,系副主任惠泱河应邀访问日本。
14.1993年3月由我校中德企业管理所主持在校宾馆召开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我系多位教师在会上宣读了论文。
15.1993年9月日本自然保护协会普及部部长吉田正人来我校访问。
16.1993年9月,马乃喜赴北京参加“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会议暨IUCNCNPPA第41次工作合议”,并进行了专题发言。会后,台湾代表台湾大学杨平世教授、台湾东华大学徐国士教授开始为我系自然地理专业自然保护方向硕本研究生提供奖学金。
17.1994年4月,台湾东华大学徐国士教授一行三人来我校访问,与校自然保护区研究室进行学术交流。原校长郝克刚教授接见了除国士,并就两校学术交流进行了讨论。
18.1996年6月至7月,马乃喜随中国代表团赴日本钏路市,出席“东亚地区第二届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会议”。
19.1997年,赵荣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研修半年。
20.1997年3月,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两位博士:艾见茨伯格和韦丁格尔来陕考察地质灾害,由马乃青、王家鼎接待,考察了翠华山山崩地貌和铜川滑坡。
21.1998年5月,马乃喜随大陆代表团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生态保育与旅游研讨会”,并做了大会发言。
22.受中科院委托,1998年8月,台湾自然保护代表团一行十三人来我校访问。原校长陈宗兴教授接见了代表团并主持召开了座谈会。
23.2000年至2002年,日本京都环境局官员北川秀树(后转龙谷大学任教)与龙谷大学平野孝教授等四人,多次来西安商谈资助造林绿化事。2003年,将山林作为陕西京都结好20周年纪念场所,省领导和京都知事为中日支谊林揭碑。
24.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李同升2004年7月至12月赴前苏联敖德萨大学进行工作访问。
25.受陕西省意元贷款项目资助,王俊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赴意大利Lecce大学景观生态学实验室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Giovanni Zurlini教授。
26.受陕西省意元贷款项目资助,朱志梅2005年9月至2005年6月赴意大利Lecce大学景观生态学实验室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Giovanni Zurlini教授。
27.2007年8月,意大利Lecce大学景观生态学实验室Nicola Zaccarelli博士应王俊邀请来我院访问。
28.梁丽华2009-2012年期间,两次参与日本龙谷大学北川秀树教授组织的“中日干旱地区开发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撰写论文发表在《中日干旱地区开发与环境保护论文集》上。
29.受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基金会资助,杨新军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地理与区域研究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30.2009年7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邢幼田(You-tien Hsing)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
31.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吴文恒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邢幼田(You-tien Hsing)教授。
32.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王俊2011年7月至12月,赴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北美平原农业研究实验室(USDA-ARS,NPARL)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Upendra M. Sainju博士。
33.2012年9月,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北美平原农业研究实验室(USDA-ARS,NPARL)高级研究员Upendra M. Sainju博士应王俊邀请访问我校。
34.王春梅2013年6月至8月应邀赴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进行工作访问,与著名遥感学家David Jupp研究员开展合作研究,提出了地形空间频率分层算法。
35.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陈海、梁小英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进行工作访问。
36.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黄晓军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与人类学系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王法辉教授;期间参加了在美国坦帕举办的2014年美国地理学会(AAG)学术会议。
37.2014年6月,王俊赴韩国济州参加第20届世界土壤科学大会(WCSS2020,Jeju),并作了题为“Influence of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on dryland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的口头报告。
38.2014年9月,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北美平原农业研究实验室(USDA-ARS,NPARL)高级研究员Upendra M. Sainju博士应王俊邀请访问我校,并被聘为西北大学客座教授。
39.2015年4月,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专家Natalie Kehrward博士和Luisa Poto博士应邀访问我校,并分别作了题为“Firesrecorded in mountain and polar ice cores”和“Reconstructionof Holocene climate dynamics in the North-Eastern Italian Alps from peat bog cores”的学术报告。
40.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梁丽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为Gregory Korshin教授。
41.2016年1月至2月,白红英、刘康、王俊、李书恒、岳明应邀访问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水土研究中心,合作专家为傅国斌研究员。42.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梁丽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为Gregory Korshin教授。
43.2016年8月,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北美平原农业研究实验室(USDA-ARS,NPARL)高级研究员Upendra M. Sainju博士夫妇应王俊邀请访问我校。44.黄晓军2016年9月参加了在日本札幌举办的第11届中日韩地理学会议,在会议上做了题为“Assessment of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of land-lost farmers in urban fringes: A case study of Xi’an, China”的学术报告,报告获中国地理学会优秀新人奖。45.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李书恒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Glen M. MacDonald教授。
46.王森2016年12月赴美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2016年秋季会议,进行了“Biogeosciences”(生物地球科学)的分会场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
47.受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基金会资助,黄昌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赴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大地测量与地理信息科学系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Wolfgang Wagner教授。
48.受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王俊和赵发珠2016年11月赴美参加了在Phoenix举办的美国土壤学会国际学术年会,王俊做了题为“Soil carbon Fractions in response to long-term crop rotations in the Loess Plateau”的口头报告,赵发珠博士做了关于“Soil stoichiometry influenced the soil aggregates C, N, P contents due to land use change in surface degenerated soil”的口头报告。
49.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邱海军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赴美国蒙大拿大学(University of Montana)和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Ulrich Kamp教授。
50.孙昊田2017年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底来我院工作。
51.张玉柱2017年6月被中国地理学会和俄罗斯地理学会遴选为“中俄芬兰湾外岛联合科考探险活动”科考队员,执行芬兰湾外岛地质地貌考察任务。
52.2017年11月,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Ghimire Rajan博士应王俊邀请来我校访问。
53.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陈海、梁小英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David López-Carr教授。
54.王森2018年12月赴美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2018年秋季会议。
55.2018年10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David Jupp研究员应王春梅邀请访问我校,并为硕士生讲授《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
56.2018年6月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宋彦教授应吴文恒邀请来我校访问。
57.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吴文恒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宋彦教授。
58.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张玉柱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工作访问。
59.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赵发珠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Xiaofeng Xu(徐小峰)博士。
60.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黄昌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赴美国布朗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所进行工作访问,合作导师Laurence Smith教授。
61.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胡敏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赴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地理系进行工作访问。
62.应日本爱媛大学沿岸环境研究中心(CMES)岩田久人教授邀请,张卫峰、蒋晓辉、李琦、郭家骅2019年8月赴日本爱媛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签订了西北大学与日本爱媛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蒋晓辉作了题为“Environmental flows requirements of fishes in the lower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的学术报告。
63.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王春梅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Richard Cruse教授。
64.学院2017级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彭江林与2018级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刘珊,于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赴日本爱媛大学沿岸环境研究中心(CMES)访学。
65.王俊和赵发珠2019年11月赴美国San Francisco参加美国土壤、作物和农学会国际学术年会,其中王俊做了题为“Responses of Soil C, 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o Straw Mulch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口头报告和题为“Responses of soil C and N fractions and bacteria community to 34-yr fertilization”墙报展示。
66.应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Rajan Ghimire邀请,王俊和赵发珠2019年11月赴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进行工作访问。
67.王宁炼、张世强、黄昌、赵发珠2019年12月赴美国参加美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AGU2019 Fall Meeting)。
68.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王森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赴瑞典哥德堡大学进行工作访问,合作专家孔祥瑞研究员。
69.樊荣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北海道大学低温科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同年7月来我院工作。
70.方玲2020年在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SI)和伯尔尼大学攻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底来我院工作。